当人们受到精神心理疾患困扰,如出现失眠、烦躁、抑郁、记忆力下降,语言紊乱及行为异常时,常到精神心理科求医就诊,这时医生在询问情况后,首先有针对性的同患者进行详细交流,也就是精神检查,然后给患者开具相应的心理测查量表,让患者作答,侧面了解精神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此外,医生还往往让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这是为什么呢?其缘由还得从以下说起。
什么是脑电图
人的大脑中有几亿万个脑神经细胞,每个脑神经细胞都会发放出极其微弱的生物电活动——脑电波。大脑电活动是神经细胞进行功能活动的基础。脑电图机是一种先进的精密电子仪器,它将这些微弱的自发性节律性的脑电活动放大几百万倍,显示描记出的图形就是脑电图。临床诊疗中常用的脑电图设备有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监测仪、视频脑电图监测仪等。脑电图的波形包括α波、β波、θ波、δ波和γ波。正常的脑电图多以α波为主,可以有少量的β波和θ波。当一个人患有脑部疾病时,便可出现脑电图的异常。那么脑电图能否作为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检查呢?首先了解一下精神心理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的分类
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复杂多样,单凭临床症状难以找出病因,从病因上来分,可分为:功能性精神病和脑器质性精神病两类。何为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更年期抑郁症、癔病及强迫性神经症等,这类精神病可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生活工作压力、重大不良事件(像亲人死亡、车祸、火灾及地震等等)的打击,但当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能查出明确的脑部病因,其发病原因仍在探索之中。因此,对于这类精神疾病脑电图检查仅有轻微的异常改变,甚至可以是正常范围。而脑器质性精神疾病是指脑部有明确的病变(或病灶),或虽然没有查出病灶,但脑电图可监测到异常的脑电波,如脑瘤、脑梗死、脑炎、脑萎缩变性退化、脑发育不良和癫痫等都可引起的这类精神疾病。
脑电图在精神科的应用
功能性精神病:一是脑电图可监测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于病程时间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转向衰退、认知功能下降,脑电图可出现较广泛性的慢波,并可监测某些精神药物引起的脑功能的改变。二是鉴别癔病(俗称歇斯底里发作)和癫痫(俗称羊羔疯)发作,癔病患者的脑电图多在正常范围,而癫痫患者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波。
脑器质性精神病:脑电图是诊断脑器质性精神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当精神症状是由脑部病变如脑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瘤及脑局灶性发育不良等引起时,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通过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波的位置可初步确定病变的大体部位;当精神症状是由老年性痴呆、震颤麻痹等脑退化变性疾病引起,脑电图可出现较广泛的异常慢波,并可通过脑电图定量分析评估患者的智能和记忆障碍。
癫痫性精神病:有些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及人格改变是因患有癫痫而引起,被称为癫痫性精神病,脑电图检查常出现被称为“癫痫波”的异常脑电波,它是诊断癫痫的可靠指标,可用于鉴别诊断癫痫和发作性精神病,有助于医生评估癫痫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脑电图在发作性精神行为障碍和睡眠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脑发育与记忆智能障碍评估及精神科用药的辅助监测上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脑电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脑电图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成本低等优点,成人儿童易接受,可以实时监测大脑电活动,为诊断和评估心理精神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局限:虽然脑电图是检查脑部某些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大脑功能的变化是动态、多变的。因此,对一些有脑部病变而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排除脑部疾病的存在,要结合病史、躯体及脑影像学检查等,特别是发作性出现精神症状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脑电图,必要时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综合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结语
脑电图作为一项重要的脑电生理检查,是评价脑功能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在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诊断某些精神疾病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应用,其在心理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您对查脑电图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提供有益参考。
供稿: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