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特征是饮食行为以及与饮食相关的思想和情绪障碍。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会对体重和身体形象产生混乱的信念,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
神经性厌食表现为极度恐惧体重增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通常导致个人采取极端措施来维持体重或减肥。神经性厌食患者表现出的病理行为包括过度体力活动、极端饮食限制和催吐。此外,这种疾病会影响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功能,并且常常伴有医学和精神合并症,例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闭经、生命体征异常、营养不良、骨密度下降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神经性厌食的终生患病率约为0.3%。
神经性贪食涉及反复发作的暴食,随后采取不适当的行动以避免体重增加。这些补偿方法可能是有害的,可能包括催吐、泻药或长时间饥饿。由于催吐而导致的疾病后遗症可能是致命的,包括食管撕裂、胃破裂和心律失常。高达3%的女性和1%的男性会在一生中经历神经性贪食。
暴食症是最常见的饮食失调症。暴食症是指个体反复出现暴饮暴食,但没有采取后续行动来补偿暴饮暴食。当然,这种疾病通常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有关,原因是暴饮暴食和随后的高热量摄入,而没有采取厌食和贪食的核心补偿措施。2018-2020年全球范围内,成年女性中暴食症的患病率在 0.6%-1.8%,成年男性中暴食症患病率在0.3%-0.7%。
脑网络的病理改变
1. 额叶-纹状体回路
前额皮质是饮食失调中最常研究的区域,并且是额叶-纹状体回路的组成部分。该回路可分为背侧和腹侧部分,区域包括前额皮质、纹状体、苍白球和丘脑。
神经性厌食人群中前额皮质和相关的背侧额纹状体回路表现出过度活跃。腹侧额叶-纹状体网络与背侧网络非常相似,在神经性厌食状态下表现出异常。
在神经性贪食疾病状态下,患者主要表现出额叶纹状体缺陷。其中前额皮层、壳核、纹状体、前扣带皮层和额下回的缺陷最为显著。这种缺陷可能代表无法解决食物摄入量和体重之间的冲突 。
在暴食状态下,患者主要表现出前额叶的激活低下,额叶-纹状体网络连接减弱,由于暴食症被认为是抑制性执行控制的一种干扰,这种连接不足可能代表了暴食症表型的网络推论。
2. 奖励网络
位于额叶内侧的背侧前扣带回与奖赏价值加工、认知控制和自我参照加工有关。
在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状态下,背侧前扣带回与后扣带回皮质和内侧眶前皮质同步激活,与自我参照加工活动相关。
在暴食症的情况下,背侧前扣带回表现出过度活跃,可能代表对食物更强的亲和力,这在暴食症患者中很常见。
眶额皮质也被证明在衡量奖励价值方面发挥作用。神经性贪食状态下,背侧前扣带回和眶额皮质之间的连通性增加,而厌食状态会减少这种连通性。而两种状态在眶额皮质与下丘脑等区域的连通性都减少。
胼胝体下扣带皮层被认为有助于多模态感觉输入和情感信息的情境化,对厌恶刺激有更大的反应。厌食状态时,同侧顶叶皮层和双侧丘脑的连通性增加。
3. 默认模式网络
默认模式网络是一个广泛的额顶叶网络,包括楔前叶、背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和角回。在神经性厌食状态下,默认模式网络表现出活性降低,尤其是楔前叶。默认模式网络区域(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和额上回)在神经性贪食中也表现出异常活动。
饮食失调的治疗情况
饮食失调的初始治疗涉及心理治疗(主要以认知行为治疗的形式)、精神合并症的治疗和营养康复。对于神经性厌食,偶尔会开抗精神病药物如抗抑郁药。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标准治疗没有反应:20%的神经性厌食患者和20%-26%的神经性贪食患者。
神经调控包括一系列改变大脑激活的模式,希望减轻这些网络中的异常。神经调控方法最常见的包括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 ,以及不太常见的深部脑刺激。关于其具体的应用及疗效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付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