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18日至24日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WAAW)。今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的主题是“齐心协力 预防微生物耐药”。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旨在提高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同一健康”利益攸关方之间推广最佳做法,以减少耐药性感染的出现和扩散。微生物耐药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得到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有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估计有近500万例死亡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有关,其中127万人直接死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
抗细菌药物:名字带“-西林”、“-霉素”、“头孢-”、“-沙星”的药物。
抗病毒药物:名字带“-韦”的药物,如阿昔洛韦等。
抗真菌药物:名字带“-康唑”、“-芬净”的药物。
抗寄生虫药:如阿苯达唑(驱虫药)、氯喹(抗疟药)等。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与抗微生物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微生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即出现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而如果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不断蔓延,感染性疾病将变得更加危险或无法医治。
微生物的耐药性是微生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自然界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杀死而发展出来的特性,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滥用等因素会导致微生物耐药加速发生。
那么如何从我做起,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呢?
首先,要了解抗生素的使用范围。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肺炎、感冒、胃炎等。然而,对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等,抗生素并没有治疗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其次,要遵守抗生素的使用规则。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不与他人共用或使用剩余的抗菌药物。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应丢于有害垃圾桶;同时,要注意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同时,在出现细菌感染时,要尽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齐心协力,遏制微生物耐药,我们在行动!
供稿:张俊青